第244章:还能这么藏钱!徐婉公司全是江鸿的“内奸”?【后半夜还一更】-《私房钱游戏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一大早。

    徐婉抱着一本老旧的《职场》来到公司。

    她已经有好一段时间,没有来公司上班了。

    最近也确实是工作不多,拿下了长城制动的项目后,她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盯着项目顺利进行。

    并不需要她严格的盯在办公室里。

    偶尔在网络上远程监控一下就可以。

    但今天,她还是来到了公司。

    一方面是因为前段时间她有好几天没来,要抽空检查一下公司员工的工作情况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就是这本《职场》引发的深思。

    江鸿从十年前在公司辞职之后,    基本上就没有再经历过职场生活,平时在书店那边也是开店当老板……

    如果说这本《职场》背后暗指的藏钱点,指的是书店的话,有点牵强附会的意思。

    更何况,在她们当时找到的那十二本书里,有一本是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,    两相比较一下,《三味书屋》才更像是指代书店的。

    那么这本《职场》,    就一定另有他用。

    所以,    徐婉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令她有些难以置信的答案。

    “难道说,这本《职场》指代的是婉兮鸿阳公司?”在得到这个想法之后,徐婉就来到了公司。

    一路上。

    她都在思考这个答案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越想越觉得无厘头、特别的离谱。

    “不……不可能吧?”徐婉有些不太确定的自言自语,好看的眼睛里充斥着奇怪的波澜,粉白滑嫩的脸蛋儿微微嘟起。

    这几天找私房钱忙下来,她感觉自己突然间年轻了好几十岁……这种前所未有的斗智斗勇体验,让她找到了以前在家里和爸妈斗智斗勇的感觉。

    她眼睫一颤,眼睛微微瞪大。

    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未免有些太天真了……

    江鸿已经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和他展现过,到底什么叫做“没有最牛逼,只有更牛逼”,一种种远超她最初想象的藏钱点被戳破。

    她居然还在天真的以为,“不可能这么藏钱”?

    现实已经很多次打她的脸了。

    所以这次,她觉得可能性很大,越是不可能的、越是存在自己思维定势之中的想法,就越应该被打破。

    徐婉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!

    查!

    从自家公司开始查起!

    如果《职场》这本书的提示,对应的不是婉兮鸿阳公司,那么……就只可能是鲤鱼集团了。

    她得先做个排除法。

    相比将私房钱藏在鲤鱼集团,徐婉觉得还是在婉兮鸿阳的可能性更高。

    因为江鸿这家伙的藏钱方案,    有一个很明显的地方在于……藏钱点都是围绕着徐婉来展开的。

    就算是单元楼中那些没有去过的楼层,也是因为徐婉住在那栋楼里。

    进入公司。

    她先是在各楼层的各个部门之中穿行而过,将各个部门的工作态度检查一遍。

    徐婉素来的用人方式,就是“工作的时候说工作,休息的时候说休息”。她并没有苛责公司的每一位员工、在公司都必须要保持一百二十分的状态去工作,需要时时刻刻维持在工作的关键岗位上。

    在工作时,大家也有休息时间,就像是上课会有课间一样。

    而且在公司内,还有较为体贴地休闲室、吸烟室,小型水吧等,尽可能保证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劳逸结合。

    这些并不是空话。

    徐婉在用人方面一直是比较严厉的,所有重要岗位上的高管,都必须要是能力出众的人。

    这样的工作者,完全懂得合理利用时间,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效率完成到最高。只要能够将既定任务完成,甚至还能将任务工期提前,那么就算在工位上睡觉,也是在公司的规定允许范围内的。

    当然,    只是允许,没人会这么干。

    而且,大概从八九年前开始,她的公司运营策略就发生了一定的改变。前文曾经说过,徐婉在最开始是一位工作狂人,但随着家庭的和谐、儿女的出生,都让她的生活重心逐渐发生偏移。

    从一个完全的工作狂人,慢慢转变为双向重心、甚至是以家庭为重的工作模式。

    在公司的每年计划目标之中,徐婉给公司员工制定的计划,也从来不是行业内最为严酷的那一档。

    一般都是第二档,甚至第三档。

    她的想法也很简单,钱赚的差不多了,吃喝不愁,一家四口的生活同样不用发愁,那么何必要牺牲那么多时间用在工作上呢?

    多陪陪家人不香嘛?

    退一万步讲,江鸿那边开的书店在那一阵子一直都是欣欣向荣的模式,收入不断的提高,人气也在不断的提高……

    她的公司就算是破产倒闭了,光靠书店的收入,也足以让一家子衣食无忧了。

    但没想到……她工作的转折点,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。

    在徐婉决定将工作重心落到生活、降低公司发展的脚步之后,公司的发展反而越来越顺利,远超寻常的顺利。

   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以前她费尽心思、用十分的力气,有可能最终只能收获三四分、五六分的成效;但就在她观念开始转变后,用五分的力气,往往就能收获十二分的成效。

    一开始,她还把这归结为是公司的发展,完美踩在了商业发展的关键位置上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