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還是郵件攻擊?” “是的!” “ip追查到哪兒?” “大美子國。” “最終地址找到了嗎?” “沒有,對方用了暴力逃脫,之后沒有線索了,現在只要解決掉csrf攻擊,我想能找到線索。” “行,你先忙著,我去檢查一下日志。”說著邢寶華就去隔壁的小屋,開啟他的小型服務器做輔助機用。 剛才主管說的csrf攻擊,全程是跨站請求偽造英文字母的首寫字母。 這東西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它可以利用用戶已登錄的身份,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,以用戶的名義完成非法操作。 和之前登錄用戶賬戶手法不一樣,那次是拿到客戶的資料和密碼后,用人工去登錄。 而這次是偽裝成客戶,怎么說呢?就好比類似釣魚網站。 這玩意的核心在于,客戶打開外賣網站的情況下,會發現有個吸引人的圖片,假如這個圖片寫著點擊免費吃,一般人還真就打開了。 這個圖片就是被csrf攻擊過的惡意網站,那此時在惡意頁面的唆使下,客戶不自主的就進入到和外面毫無相關的一家網站。 不用想,此時客戶的電腦絕對中毒了。 這么一想這東西也沒什么厲害的,馬馬虎虎啦!但,別小看這玩意。 csrf攻擊最致命的一點是把惡意網站包裝成美麗的糖果,算是性危害較大,你所有的信息全部被抓走。比如發郵件?刪數據?修改數據,偽造數據等等。 這玩意也會一步一步挖空用戶所有信息,如果有網上銀行,沒經過加密盾情況下直接轉賬。 這也就很多時候聽說,有些人明明什么都沒做,只是點開了個鏈接錢就失蹤了。 當然,也不是所有人都遇到這種情況,更多是攻擊者會監控你的一舉一動,獲取所有客戶個人信息后轉賣給某些非法組織或非法盈利機構。 懂行的很好辨別這些惡意網站,只要看一下網頁中的地址,先看一下網址開頭是http,那就放心的去瀏覽。如果是https?只能給你說,小心點,關閉瀏覽器,別想好事兒? 詐騙鏈接無處不在,一直延續好多年,比如當年qq或vx都遇到過,莫名其妙的收到陌生人發來的一份在線共享文檔,內容為:“xxx-xxx”就是能吸引你的內容等等。 還有就是你vx或qq列表中朋友會發個鏈接給你,寫著什么小麗、小倩、小紅,21歲36g杯199一條龍。 點擊鏈接看真人生活照。 或者是點開鏈接并轉發10個群即可領取100元現金紅包等等。 如果看到這些是自己的經常聊得來的朋友,ok,對方比你早一步中招,已經被人偽裝成好友來給你發送信息。 至于說,我一個窮b,要啥沒啥,銀行里也沒錢,還怕中毒? 沒錢不要緊,絕大多數都一樣,他在千條信息中,只要盜取一個就夠吃好多年的。 而且還會把你的信息打包成多少條信息幾百塊這樣賣點,總之,你的ip和你電話聯系方式,都會被賣點,指不定什么時候給你用上。 早些年,剛推行信用卡的時候和業務掛鉤,就是把盜用來的身份信息辦理信用卡。 幾十萬條信息都不一定盜取身份證啥的,但往往有些電腦中就有身份證照。 這樣一來,打印出貼在紙上,再找個實力不錯的公司,辦理假證明材料,讓勾結來的業務遞交上去。 等風控審核完,能下來就賺,下不來沒啥損失,總有那么一點概率辦成。 開卡他們都有一套流程。 后來更瘋狂到找個代理人,給他投資開公司。 轉跑業務的那種或許是豬飼料,或許是化妝品,或許是洗衣粉等等。 利用業務員的流動性,來辦理信用卡。 怎么套路呢?就是招聘業務過來,辦理入職不是需要身份證復印件嗎? 名義上說實習生要建立檔桉,需要完善信息等等。 就這樣,你家的地址和電話甚至父母,親屬信息都有了。 他們會把收卡的地址留在公司,基本上三五八千的卡70%批下來。 這就是從一條電腦病毒衍變出來的生意經。 當然,后期銀行在發卡時,也不是那么盲目了。他們有了完善的數據后,在真假上對比就能風控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