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根据后世的预测与记载,最艰难的时候,忻地这边都还能耕种,但大同那边只能放牧。 甚至土方也因此分裂成上下两个土方,上土方在草原游牧,下土方在忻地、定襄半农半牧。 然后上土方被隔壁的鬼方彻底吞并、逃散成为赤狄,下土方被武丁、妇好一顿胖揍,进而臣服在大邑商麾下。 至于辛屈要不要大同?他其实没有人力过去开发,所以给诸就是。 毕竟北平再差,还有燕山、太行两座山脉能拦截太平洋上来的水汽。 甚至可以说,当降雨线南移的时候,北平反而是开发的好时间,因为这里的水不会太多,也不会太少,比温暖期的时候到处都是沼泽好开发多了。 但大同可就惨了。 这里一旦400毫米等降雨线南移,就会缩到代州,甚至有可能一路缩到太原,再往北水汽就过不去了。 因此在大同,多数时候半农半牧可以,想要全部进行农业耕种,就需要完善水利建设,尤其是节水的堤坝,这个才是最大的工程。 而东面太行和燕山交错的北平,反而是需要疏通河道。 只有小部分地方需要打造水库,疏通与建设的难度,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。 如果人力均等的话,大同这边需要上百年的开发。 而北平这边,能节省至少七成时间。 更重要的是,等铁器的问题解决了,就更容易砍树,风车就能大规模制造。 有了风车,排水的难度就能被大规模降低。 最多二十年,当新一批人口成长起来,幽州体量就足以纳百万之多。 甚至之后定了承德群山,还可以生活更多的人。 至于要不要南下中原,辛屈也考虑了很久。 确实,中原沃土肯定是最好,但对于后世子孙来说真的好吗? 金边银角草肚皮,如果自己以北平为基,疏通海河与黄河形成,就能控制整个河北,更重要的是拥有草场,能将草原的战马引为己用。 别人不知道战马作用性,现在正在组建骑兵的辛屈能不知道? 因此权衡之后,辛屈宁愿花大力气去整顿北平,也不选择搬迁。 第一,搬迁不容易,一场水土不服,按照现在的医疗技术,指不定就全军覆没。 第二,北平有自己需要的煤铁石灰以及各种矿产资源。 第三,临近草原,现在有战车的就是草原的爷,辛屈随时可以从草原掠夺骑兵,投入南方的战争。 反正现在南北文化圈层还未彻底分化,半农半牧的生产框架,秦岭淮河以北所有势力最主要的生产结构。 也就是说,往上数几千年,其实绝大部分秦岭淮河以北的部族,是血脉交流频繁的族群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