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四十七节 国葬(1)-《我要做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今,能给老上司捞一个中国天子册封的侯爵爵位,享受祭祀。

    这多多少少,算是弥补了一下他的缺憾。

    “朕可不是看在南越王的面子上才如此……”刘彻笑着对赵佗道:“这是他们应得的奖赏,秦皇帝去的早,朕帮他补上!”

    “朕最佩服的人,是管仲与太公望!”刘彻望着远方道:“朕佩服的,不是他们的文治武功,也不是惊才绝艳的智慧——青史之上,能与此两人比肩者,如过江之鲫!”

    “朕之所以钦佩与尊敬这两位先贤,是因为,太公治齐,化夷为夏,令我中国后世子孙,能并有齐鲁,管仲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使我今日中国,不至于被发左袵,遍地膻腥!”

    刘彻看着赵佗:“屠睢、任嚣,虽为秦臣,但,为我诸夏拓土南疆,内战无英雄,外战无贼子!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朕的看法!”

    这样说着,刘彻就想起了陈汤。

    陈汤在史书上,毁誉参半。

    有人说他,发出了强汉之声,一句‘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’在之后无尽岁月,成为始终悬在在北方夷狄头顶的达斯克摩之剑,谁也不敢保证,万一吃罪中国,会不会引来大军征伐。

    但也有人以陈汤私德攻忤他,说他贪图名利,贪婪好财,简直不配为人臣。

    但在刘彻的眼中看来,对外作战的将军,无论是人渣还是君子,士大夫或者罪犯,甚至宦官。

    无论如何,都是英雄。

    最起码,也不算坏蛋!

    与之相比,内战打的再好,也不过是自相残杀,除非是吊民伐罪,或者如隋文帝那样,为统一而战,不然,就不值得称赞。

    “诗曰:啴々焞々。如霆如雷,显允方叔,征伐猃狁,蛮荆来威!易云:有嘉折首。获匪其丑。就是这么个意思!”刘彻负手而道:“司马法曰:军赏不逾月,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。秦皇帝不赏,朕再不赏,何以令天下英雄,知朕内志?”

    易之折首!诗之雷霆!

    赵佗自然不陌生。

    这可是中国对于大臣武将的最高褒扬之词了。

    屠睢、任嚣。这两位老上司,能获得如今中国天子,这样等级的赞美,对赵佗来说,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。

    连带着,他对如今这位少年天子的观感也开始无限的好起来。

    军人,基本上都是如此。

    他们总是会爱戴和拥护那些支持他们扩张的君王。

    现在的这个天子,虽非秦皇,但,已是天下共主!

    “陛下天威。老臣感佩……”赵佗很认真的对刘彻道:“先将军,先都尉,若九泉有知,亦会愿为陛下执戈!”

    “呵呵……”对赵佗的马屁,刘彻一点也不在乎的全盘接受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第二天,赵佗才知道,他对那位中国少年天子的话,理解的还是不够深刻。

    此刻,赵佗身在骊山的秦始皇帝陵寝之前。

    骊山上下,已经被修葺一新了。山上,还出现了几座为历代秦王祭祀的神庙。

    这差不多也是历代中国王朝会做的面子工程。

    派几户农民给前朝的君王祭祀守陵,成本不高,但效果很大。

    通常都能安抚住前朝遗老。

    虽然如今。秦国已经没有遗老了,但这样做,也能让天下人看看不是?

    真正让赵佗肃穆的是,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一幕:

    他从南越国带来长安的当年秦军将佐棺椁,那些没有找到家人接受的无主棺椁百余具,被统一覆盖上了秦帝国的黑龙旗。

    汉军禁军。身着当年秦军的黑袍甲胄。

    以十二人为一队,十二队为一列,抬着那些秦军棺椁,一动不动的站立在骊山脚下。

    十二辆秦朝时的战车,满载着士卒,从这些站的笔直的军列之前驶过。

    “肃立!”战车上的军官,大声下令。

    所有方阵的士卒全部肃立,挺胸。

    然后,自骊山之上,走下一整队的汉军士卒。

    这些士卒踩着整齐的步伐,穿着明亮的甲胄,手持着一柄柄寒光闪烁的陌刀,沿着骊山上的道路,一步一步,极有节奏的走下来。

    每一个士卒之间的步距,都是丝毫不差。
    第(2/3)页